
各位同学:
无论你是刚刚踏入校园的大一新生,还是已有积累的二、三、四年级同学,这里都有一片属于你的竞赛天地!教育部官方认可的高水平学科竞赛已全面启动,涵盖理工、经管、医学、艺术、人文等多个领域。大学每一段历程,皆可因竞赛而闪光!

为什么你必须关注学科竞赛?
✅ 对大一的你:零基础友好,多项竞赛设有低年级组。这是你探索兴趣、结识团队、积累经验的绝佳起点;
✅ 对二三年级的你:专业知识+竞赛实践=核心竞争力提升。助力奖学金、实习、项目立项,成为简历中的亮眼经历;
✅ 对大四的你:冲刺高水平奖项,为考研、留学增加硬核筹码,部分竞赛可直推名企实习或免试资格!
如何做好竞赛规划?
✅明确个人方向,结合专业与兴趣选择匹配赛事;
✅合理安排时间,制定阶段性目标,预留充足备赛周期;
✅积极寻求导师指导,加入优质团队,实现优势互补;
✅注重复盘总结,积累经验,持续优化参赛策略。每一步扎实前行,终将脱颖而出。
什么是“四早”计划?
学校提出“四早”提升计划,从大一开始选拔学生,鼓励学生早定目标、早进实验室、早入团队、早做项目。
✅早定目标:锚定方向,精准发力
结合“明确方向,结合专业匹配赛事”的规划要求,尽早根据自身专业领域(如理工、经管、医学等)和兴趣点锁定目标赛事(参考竞赛清单),避免盲目尝试。
✅早进实验室:链接资源,夯实基础
实验室是竞赛实践的核心载体,尽早进入专业实验室或创新平台,可依托导师获取技术支持、设备资源和前沿课题方向(如“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”“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”等工科赛事需实验室实操支撑)。
✅早入团队:优势互补,协同攻坚
遵循“加入优质团队,实现优势互补”的原则,尽早组建或加入跨学科团队(如技术、设计、市场等不同专长成员)。
✅早做项目:积累经验,迭代优化
结合“制定阶段性目标,预留充足备赛周期”的要求,尽早启动小型项目实践(如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),通过复盘总结积累选题、调研、落地经验。
我们鼓励:
✅ 大一:勇敢尝试,重在体验与学习;
✅ 大二、大三:组队攻坚,冲刺省级、国家级奖项;
✅ 大四:带领团队,传承经验,争创佳绩!
立即行动:
点击链接查看完整竞赛信息,获取资料。
我校承办或重点推荐的教育部认可竞赛清单(部分)
期待广大青年学子以赛事为引擎,在创新实践中淬炼真知,于竞技比拼中突破自我,在攀登卓越的征程中书写属于新时代的青春华章!